好書推薦
謬拉老師上學去  [2017/3/13]
謬拉老師上學去圖片
原來,教學不一定是春風化雨, 更可能身陷真實上演的大戰現場。 代課第一天才發現,德國的基礎教育竟一團混亂! 面對發音不對又行為脫序的學生、推卸責任的家長、成績導向的價值觀,以及一學期一聘的任用制度,不放棄,才有改變的機會。 我姓穆勒不是謬拉! 放肆言行的學生、永遠沒寫的家庭作業、爛到谷底的成績、打不完的架,簡直讓人崩潰!   當然也有課堂氣氛不錯的時候,可是才過幾天就會發生幾乎把我逼瘋的事,我又會開始考慮是否該辭職。   身為非正規教師教育體系出身的穆勒,在擔任代課老師的第一天就經歷震撼教育。學生們吵鬧打架、程度落後、移民的文化與價值觀差異的衝擊、僵化的教育制度等等,使得穆勒必須見招拆招。在跌跌撞撞的過程中,儘管偶而崩潰、心灰意冷,卻漸漸了解眼前這些被家長、家庭、學校、社會忽略的孩子們。   透過自己的親身經驗,穆勒相信唯一能衝破這些看似環環相扣、盤根錯節疑難的,是第一線上老師的堅持。因為,能幫助弱勢孩子的地方就是學校。   「學校是社會的鏡子。」如果我們能承擔起該負責的部分,那麼鏡子的另一邊就會變得更美好。(資料出處:博客來)

心得感想

(由明新科技大學-實習生-林璟璿 同學撰寫) 看到這本書的簡介時,我便很好奇作者的在一個可怕的教育環境下如何找出他的代課老師之道,而我會用可怕這個詞是因為在作者的形容下,我統整出來的感覺便是可怕,或許是因為我求學的一生都很順遂吧!在作者所任教的小學是非常落後的,有著多元文化民族、僵化的教育制度、學生吵鬧打架、被社會大眾忽略的孩子…,而且作者本身更不是教師教育體系出身的,不過在看到作者非為教師但又能去當教師時,我又有新問號了?書中有提到,原來在德國有一個專案---人事費用精簡成本預算專案(PBK),因而可以讓即使是身為沒有任何經驗的作者也去當代課老師,但這也同時必須面對它不是一張長期飯票,隨時要面臨當這次約到期時,下次是否也能簽到約呢?這就不得而知了。 書中的主角老師,也就是作者,我很佩服他即使是碰到了低潮,也努力得跨過去了,要是我,我並不知道在面對這樣的一個環境下,我是否也能像他一樣,我想作者能跨過去也是因為一種對自己的堅持與不放棄吧!他真的很勇敢,而最終,作者沒能繼續當老師時,他所表現的憤怒的感覺,我想他是已經到極限了,因為這也代表著他之前的努力(對學生的付出)將付之一炬,但之後他仍然調適得很好。 在書裡其實都能看到作者基本上在學生面前都在扮演黑臉這個角色,但這卻是必須的,因為這樣才能使那裡的學生真正把你當位老師來看待,而且在加上作者不是教師教育體系出身的,所以剛開始可想而知是困難從從,不過作者也非常努力向其他老師學習,並且整理一套自己對待學生教導學生的方法,進而讓學生們尊敬他愛他,在這點上我覺得作者很厲害,畢竟人本來就是要經過學習後而有所成長。 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要有一個好的正常的教育體制確實是需要大家共同來努力的,但是這個「大家」的凝聚力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為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所以我覺得要將大家聚在一起是件有困難度的事,不過任何事都要去試著嘗試,而且也要學習懂得去取得他人的認同,使其他人願意跟你一起努力,這條路或許很漫長,但總有一天能看到它開花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