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林的偏鄉山間,沒有鎂光燈、沒有掌聲,資源貧乏。
11年來,他卻沒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哪怕是偏離正軌的孩子,他也總以一己之軀,奮力迎上。
他深信,每個孩子,都能找到獨特的方法飛翔。
他不是正式老師,卻比正式老師付出更多。
一部童年電影「魯冰花」開啟他的教師夢,多年來,他為孩子無悔燃燒。
因為嚐過被老師放棄的痛苦,所以特別同理孩子的困難;求學過程2次的開竅經驗,他擁有獨特的「等待」哲學;站在教育最前線,他不斷反省、調整,因為沒有一種教育適合每個孩子。
再沒一種行業,如同老師般,能那麼細膩綿長又深入的影響另一個人。他珍惜學生說「不會」;堅持學生「學會」,而不是「考好」;他堅持哪怕生活不豐厚,但對人付出關心,幫助比我們更困難的人,是下一代最需要學習的事。一般的老師是教書,他卻教做人,後者在我們價值雜沓的社會中,愈顯重要,卻也愈難做到。(資料出處: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