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連線時間即將結束,如欲繼續工作階段請按繼續按鈕....
繼續工作階段
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常用功能
教育實習即時動態
尋找教育實習學校
教育實習相關法規
教育實習單位簡介
查詢教育實習績優典範
雙語、本土語、全民國防、
實驗教育機構專區
關於平臺
緣起及目的
平臺概念及參考依據
組織架構圖
主要功能簡介
網站導覽
常見問題
新手上路
境外實習
境外學校教育實習專區
有教無界成果影音專區
聯絡我們
快速連結
登入
實習生登入
師資生漫遊
各身分端登入
好書推薦
32分之32的奇蹟:班上的每個孩子都可以是資優生-林文虎老師的課堂奇蹟  [2016/12/12]
教改不會是上面的人說改就能改,同樣的課堂、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教改只會越改越糟! 再不從課堂改變起,未來任何測驗與制度的變革,都只會繼續加長學習時間、加重學生的負擔! 成績不會騙人!但是,「不會」不是孩子的錯、只會背答案也不是孩子的錯!改變和好成績都需要「將教學細節做實了」的硬工夫,不只要每個大人都重新謙卑的面對受教的每一個學生,重新面對自己的不足,更需要長時間一點一滴的累積改變的能力。這不只要勇氣,更需要毅力!(資料出處:博客來)
心得感想
(由慈濟大學-實習生-郭馨憶 同學撰寫) 這本書是我同期的實習同學跟我分享的書籍,但在她跟我分享之前我其實並不認識本書作者,所以我很感恩她跟我分享此書。 在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學方法,老師運用現在很多老師都在使用的分組教學進行課程,在我實習的場域我看到很多的老師也紛紛改變自己原先老師說、學生聽的授課方式。推薦序有一句令我眼睛為之ㄧ亮的一句話——「教師不要只是一直教,學生一定要自己學。老師要忍住不教,只要教與學的方法對了,讓學生成為老師。」 學生一定要自己學才會是他的,就像我的老師在課堂中就曾語重心長告訴孩子,學習是為了你自己不是為了任何人,便跟孩子分享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為什麼孩子要上學》,先拋出魚餌引起學生的興趣再告訴學生想知道裡面的內容就自己去找書來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孩子能夠從閱讀中獲得興趣進而去探查到事物的本質時,再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一切事情才能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去解決問題。 「教育就是生活」,曾有學生拿著古詩〈迢迢牽牛星〉的考卷跑來問老師,「織女札札弄機杼,卻『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原因何在?」在學生進行詢問時老師並沒有馬上給予解釋,而是問學生為什麼會選這個答案,從學生回答的內容老師找出學生的盲點再解開學生的疑問。老師用貼進學生的生活事來舉例,當老師把織布沒織完不能見家人改為作業沒寫完不能用手機時,學生馬上就知道為什麼他選的答案為什麼不對。 在教學現場,老師並不是不知道在課堂中應該讓學生作為主角,但是很現實的是時間夠不夠讓學生當主角,在分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探討課文或者深思老師所拋出的問題時,學生可以從中得到的不只是自己能與他人分享、解說,還能聆聽他人的想法。當鄰近段考時,老師便變回傳統講述法,但這並不代表不能讓學生進行思辯,而是拋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個人思考後進行回應。 教學的意義是學生能不能如《論語》中的「溫故而知新」從舊知識中領略新知識並學的更加精熟?補救教學便是因為發現學生學習起點行為落後於同年齡層該科目的同學,進而希望能幫助所有落後的學生學會自己所落下的內容。子夏也曾說過「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不論是老師亦或是學生都還走在學習的這條道路上,我們都要成為一位「好學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