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2017/2/6]
說明圖片
讓孩子找回學習樂趣、讓老師找到成長動力 日本教育大師 佐藤學「學習共同體」教改奇蹟完整呈現 為什麼「快樂學習」沒有辦法提高學習動機? 為什麼「能力分班」不是「因材施教」的好方法? 為什麼亞洲的孩子紛紛從學習中逃走? 「學力」貶值的二十一世紀,教育的新出路在哪裡? 追本溯源的探討日本,以及包含台灣在內的「東亞型教育危機」:孩子們從學習中逃走、缺乏動機、無法專心於學習、學力大崩壞背後的結構性因素。 作者從世界各國發展的軌跡,與國際學生能力評量中歸納,單向、同步的教學是謀殺學習動機的主因,能力分組或分班、提早分流的教學,已經是過時的垃圾。而強調主動、參與、分享、合作、表達的「學習共同體」,才是解決東亞教育危機的「根本解」。日本已超過3000所中小學都在實踐「學習共同體」的教室改革。影響力擴及全亞洲,韓國、香港、中國、新加坡、印尼等地也都開始出現成功案例。 本書結合價值、理論、實證方法、成功經驗與教戰守則,是面對十二年國教時代,啟動教室革命的一本「終極解決方案」。也為所有關心「學習」與「教育」的讀者,提供宏觀的視野、聚焦的實用建議。(資料出處:誠品網路書店)

心得感想

(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實習生-楊家禎 同學撰寫) 以前在修習教育學程課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觸「協同學習」、「共同備課」等觀念與知識,只是只有大約的了解,並沒有深入去閱讀或探索,直到閱讀完佐藤學這本書之後,對協同學習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也釐清了自己以前許多對協同教學模糊的觀念。例如在協同教學中,有些教師會將它視為是前段孩子教後段孩子的「小老師關係」,但是其本質卻是「互相學習」,兩者看似有些相同,但卻不然!就像書中所說的小老師是「照顧」的關係,而互相學習則是「平等、溫柔」的關係,在書中也一直看到作者強調的「平等」的關係,孩子之間不是上對下,不是教師規定在什麼時候懂的人要指導不懂的人什麼題目,而是可以很自然的、在不懂的時候向自己同組的同學詢問不了解的地方,或一起討論,就像書中形容的:「若無其事的體貼」,這才是協同學習的本質,而教師是推動這樣學習氣氛的一大重要的關鍵。 然而不僅是學生的協同學習,教師的協同教學也很重要。書裡面提到的一個觀念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上課的意義與目的是什麼?」,作者提到許多教師的焦點僅僅關注在「上課本身」,意識都聚焦於「上課的開展」,卻不能直接面對關鍵的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上課是以實現學習為目的,而不是以實現教師的風采為主。雖然教師的授課內容、專業度與知識也都有它的重要性,不過真正重要的還是在於學生的學習度,主體是學生,這讓我聯想到以前在試教的時候總注重於教學的技巧與自己的表現,往往忽略到學生的學習,學生有沒有吸收與了解真的才是最重要的關鍵,雖然對新手實習老師來說,練習與注意教學的技巧是需要的,但是更不能因為這樣而忽視到學生的學習與吸收程度!也能連結到我第一本閱讀心得裡面寫到的例子,那時候因為注意教學技巧與時間,而對於學生回答的答案沒有更進一步幫他澄清與分辨,在這個時候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因為有這樣的反思,在未來也能成為借鏡,「上課是以實現學生的學習為目的」這句話是未來想秉持的哲學。 而剛才提到教師的協同教學也很重要,因此有了公開授課、共同備課,而在公開授課中很重要的是「不批評別人的課程」,觀課是對焦於孩子的學習上,從這個方向提出回饋與建議給教師,書裡面也有好多日本中小學成功的例子!這些路走來不容易,靠的是學校內部校長、主任、老師等等的共同努力與信任,期望自己以後也能有這樣的機會,而機會除了來自上天的安排,但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去創造,希望在未來能夠參與到這樣的教學。